从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分析,相较于盗窃犯罪案件,伪造公司印章犯罪案件涉案人员年龄总体偏轻且具备一定文化程度,平均年龄约40周岁,30至50周岁的中青年占比达61.9%,大专以上学历占比44.4%。另外,涉案人员犯罪动机分化,少数旨在实施关联违法犯罪或牟取不正当利益,68.6%的涉案人员为简化工作流程等工作便利伪造公司印章。按照前述行为人要求实施伪造公司印章的违法主体多为经营广告公司、文印刻章部的个体经营户。
从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看,有两个特点,一是犯罪对象相对明确,多数案件行为人提供了印模或公司名称等具体信息,要求伪造真实存在公司的公章,个别案件涉及伪造现实中不存在或者已经注销公司的印章。二是在危害后果认定方面存有障碍。多数案件是行为人携带伪造的印章过安检时被查获而案发,但行为人伪造的印章是否使用过、使用造成的危害后果等方面证据,囿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充分查证。
从司法应对方面看,呈现出“三高一低”的态势。一是取保候审适用率高,受理审查起诉的81人中,诉前采取逮捕强制措施的仅1人;二是不起诉率高,提起公诉44人,不起诉37人,不起诉率为45.6%;三是量刑建议缓刑适用率高,占比87.2%;四是适用罚金刑罚金数额相对较低,提起公诉案件量刑建议罚金数额在2000元以下的占比83.3%。